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

被逼出的潛力



專業簡報力台南三班 黃柏誠醫師

對南部的學員來說,有一堂不必舟車勞頓的高規格課程可以參加,是一種幸福;而課堂上來自各方的學員臥虎藏龍,幾乎都能在上課之後馬上現學現賣,應用新技巧到簡報之中,又是另一種幸福。

感謝福哥在一開始,拿他微恙的身體為例,教導大家不要說無謂的抱歉,而是要試著在各種情況都拿出最好的表現,為 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這句話作出一個強力的註解。

一整天的課,就在不停地舉手、鼓掌、大笑、緊湊準備、欣賞各式演講示範影片當中落幕了。正如福哥在一開始說的,他的核心能力不是做出精美的簡報,而是傳授一套可學習、可重複練習的上台技巧,而且有各種成績證明這些技巧真的有用。




這堂課裡,從基礎觀念、準備方法、上台呈現、到其他應注意細節,帶著學員走一遍上台前的準備流程,其中我覺得最有收穫的是以下五點:

1. 教活一本書

其實上課的內容,有許多都寫在「上台的技術」這本書裡。但在上過課回程的車上,我翻著手上的書,看到裡面出現的字句,浮現的是上課的情景、或是某張投影片、或是整個演練的段落。有一些原本讀過被忽略的細節,像是舉手問答時要設計易答的題目、問大部份人都會舉手的問題,再慢慢縮小範圍,看過實際示範後,有種恍然大悟之感。

2. 結構化的開場

對於簡報的主體內容,用結構化的方式呈現應該是基本能力,但課程中才發現就連開場都可以結構化準備。整體來說,我的心得是開場要儘量降低疑慮、增強信心,同時勾起觀眾的共鳴和好奇心。這些技巧之前都是零零星星使用,直到上過課,才發現其實是有一套系統化的準備方式。



3. 見林再見樹

這有點像電影開頭常見的開場方式,用空拍攝影機從遠處慢慢接近故事發生的地點,再逐步切換到細節。尤其在對長官或重要客戶做簡短的電梯簡報時,目的並不是把整棟房子塞進對方的腦袋裡,而是架構出鋼骨結構,讓目標對象可以先瀏覽過整體大致的形狀,如果有時間再進一步刻劃細節。

4. 被逼出的潛力

我被分配到上台演練的項目是開場的結構化規劃。如果不是被緊湊的時間限制逼過,真的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,準備好一份架構完整的開場,有系統地讓觀眾從一開始就準備好聆聽這場演講,準備好在腦中真正裝進新東西。其實在台下演練時,總擔心漏掉哪一段架構,或是把想說的都講完了時間還沒到,但實際上台時很神奇地發現自己反而比預演時自在,而且時間也算掌握合宜。

5. 結束才是開始

走出上課的飯店,心裡迴盪著在課程裡學習到的種種,也進入傳說中最焦慮、最寢食難安、最水深火熱、最義無反顧的演練階段。到了這一步,已無法回頭或中途退出,只能像過河卒子一般拼命向前。希望經過這個階段的洗禮,可以在未來擁有更好的自己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